三星堆玉石器“生产车间”揭秘:古蜀文明新发现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三星堆遗址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始终吸引着无数考古学者和历史爱好者的目光,三星堆遗址再次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考古人员在该遗址内首次发现了手工业作坊——玉石器“生产车间”,并初步确认其原料很可能来源于成都平原西北部的龙门山地区,这一重大发现不仅为三星堆文明的研究增添了新的维度,也为我们揭开了古蜀文明神秘面纱的一角。
玉石器“生产车间”的惊人发现
自2022年10月至2024年5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故宫博物院,在三星堆遗址月亮湾地点进行了深入的考古发掘与勘探工作,此次发掘在以往多次发掘的基础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考古人员不仅找到了高等级建筑基址、灰坑、灰沟等遗迹,还首次发现了玉石器生产加工的各类遗存,包括原料、废料、坯料、成品等,这些遗存呈集中分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玉石器“生产车间”。
三星堆遗址工作站副站长许丹阳介绍,这个“生产车间”的发现,标志着三星堆文明在手工业领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通过对这些遗存的细致分析,考古人员已经辨认出19种不同的玉石器材质,包括板岩、砂岩、透闪石玉、绿松石等,显示出三星堆人对于玉石器材质的选择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和精细性。
原料来源的初步推断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考古人员通过对玉石器材质的岩性分析,初步推断出相当一部分玉石器的原料很可能来自三星堆西北部的龙门山地区,这一发现不仅为三星堆玉石器的生产提供了直接的物质来源,也进一步证明了三星堆文明与周边地区的紧密联系。
龙门山地区地质条件复杂,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玉石资源尤为突出,考古人员在与成都平原周边地区岩性对比后,发现三星堆玉石器的材质与龙门山地区的某些岩石类型高度相似,从而得出了这一重要结论,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三星堆玉石器生产体系的认识,也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方向。
玉石器种类与功能的多样性
三星堆玉石器的种类繁多,造型各异,每种材质的玉石器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用途,礼仪性的玉石器多采用透闪石玉、绿松石等珍贵材质,这些玉石器往往造型精美、工艺精湛,体现了三星堆人对于宗教和礼仪的高度重视,而工具类的玉石器则多采用质地较硬的材质,如凝灰岩等,这些玉石器在当时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考古人员还发现了许多首次发现的玉石器种类,如暂时命名的石璜、只有上半身的石人等,这些玉石器的发现不仅丰富了三星堆玉石器的种类,也为我们了解三星堆人的审美观念、宗教信仰和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三星堆文明与长江流域文明的互动
三星堆文明作为长江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玉石器的发现也为我们探讨长江流域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供了新的视角,良渚文化作为稍早于三星堆的文明,同样出土了大量玉琮等玉器,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某种联系,虽然目前尚无确凿的证据表明两者之间有直接的传承关系,但大量相似的玉器种类和制作工艺无疑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线索和思路。
三星堆遗址保护与展示工作的同步推进
随着三星堆玉石器“生产车间”的发现,三星堆遗址的保护与展示工作也在同步推进,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董静表示,目前博物馆已经完成了东城墙本体的植物清理、三维精细扫描以及夯筑支护、覆土保护等工作,后续将以此为蓝本,有序推进其他城墙的展示和环境整治工程,博物馆还计划将三星堆遗址区分为西、中、南三大展示区,分别展示西城墙及城壕、月亮湾城墙及剖面、三星堆残堆等重要遗迹,重点突出三星堆遗址“大城套小城”的基本格局和“古文化、古城、古国”的基本特质。
三星堆玉石器“生产车间”的发现,不仅为我们揭示了古蜀文明在手工业领域的辉煌成就,也为我们了解长江流域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三星堆文明的认识,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相信三星堆文明将会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古代社会的秘密和奇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