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教授批董宇辉文笔,请说人话

亲元 科普 2024-07-28 54 0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在个人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董宇辉,说人话!》的文章,对知名主播董宇辉的告别信进行了直接而犀利的批评,这一事件迅速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网友们纷纷站队,形成了两极分化的观点,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事件,并尝试分析复旦教授严锋的批评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与语言观。

事件背景

7月25日,东方甄选发布公告,宣布主播董宇辉离职,随后,董宇辉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封告别信,信中回顾了自己在东方甄选的工作经历,表达了对团队的感激之情以及对未来独立运营的展望和决心,这封告别信却意外地引发了争议,部分网友认为董宇辉的文笔过于文艺,华而不实,缺乏真诚和直接的表达;而另一部分网友则坚持认为,这是董宇辉个人写作风格的体现,不应被过度解读和苛责。

复旦教授的批评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发表了《董宇辉,说人话!》一文,严锋教授在文章中直言不讳地指出,董宇辉的告别信中“有不少华而不实的辞藻,给人观感不佳”,他认为,这不仅是董宇辉个人的问题,更是当前许多写作中存在的通病——“不好好说话,非要显得很文艺”。

复旦教授批董宇辉文笔,请说人话

严锋教授进一步强调,文艺本身并非问题所在,问题在于文艺表达是否恰当、是否贴合场合和内容,他引用孔子的话“辞达而已矣”,指出文章最重要的是意思的表达,而非文采的炫耀,严锋教授认为,很多套话和华丽的辞藻并不能真正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反而可能让读者感到厌倦和反感。

网友的争议

严锋教授的批评迅速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一部分网友表示支持严教授的观点,认为董宇辉的告别信确实存在过于文艺、不接地气的问题,他们认为,在告别信中应该更加直接、真诚地表达情感,而不是过分追求文字的华丽和修辞的巧妙,这些网友认为,严教授的批评有助于提醒人们回归现实、回归有效的表达和交流。

也有大量网友对严锋教授的批评表示不满和反对,他们认为,董宇辉的告别信是其个人写作风格的体现,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这些网友指出,董宇辉的告别信虽然文艺,但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对团队的感激之情,这是无法用简单的“华而不实”来概括的,他们认为,严锋教授的批评过于苛刻,忽视了文艺表达在情感传递中的独特作用和价值。

文化与语言观的碰撞

这一事件实际上反映了当前社会中文化与语言观的碰撞,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人们越来越追求简洁、直接、有效的表达方式,这种趋势在社交媒体上尤为明显,网友们更倾向于用简短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当董宇辉的告别信出现大量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修辞时,很容易引起部分网友的反感。

文艺表达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它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语言生活,还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有很多人坚持认为,文艺表达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他们认为,董宇辉的告别信虽然不符合某些人的口味,但并不代表它就是错误的或没有价值的。

复旦教授严锋对董宇辉文笔的批评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这一事件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不同人对文化和语言的不同理解和追求,也让我们意识到在表达和交流中需要更加注重场合、内容和对象,无论是文艺表达还是简洁直接的表达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性,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风格,同时也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以便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真实、直接、有效的表达方式出现同时也期待文艺表达能够在适当的场合发挥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包容、多元的语言文化环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亲元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